科研动态 现在的位置:首页 > 科研动态 >

揭秘中央社院教学改革

发布时间:2017-12-20 13:52:00

    今年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建院60周年。为适应“大统战”格局下的新任务、新要求,中央社院近期启动了教学改革,并在今年9月举办的第36期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和培训班上进行了试点。教学改革背后有什么思考和探索?学员们对教学改革有什么样的看法和建议?近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央社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和一些正在体验教学改革的学员,揭示这一改革的来龙去脉,敬请关注。

放在记者面前的是两份教学计划,分别是今年3月举办的中央社会主义学院第35期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和9月份正在进行的第36期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的教学计划。同样是为学时一个月的进修班制订的,两个教学计划在教学安排上却有明显不同。

第35期的教学安排包括四个学习阶段,这些阶段是依据组织实施工作的不同部门来安排的,比如第一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实施,第二阶段“统一战线、多党合作与参政党建设”由统战理论教研部实施。而第36期教学安排则有3个教学模块组成:“中国政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学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教学模块、“统一战线与多党合作”教学模块。每个模块都由多个部门一同参与。

这些变化是中央社院正在实施的教学改革的具体体现。今年是中央社院建院60周年,为适应“大统战”格局下的新任务、新要求,中央社院近期启动了教学改革。改革以今年9月举办的第36期民主党派干部进修班和培训班为试点,两个班的120余位学员成为了第一批教学改革体验者。

中央社院有关领导介绍说,教学改革主要体现在模块化教学,本学期将开展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主题的“五史合一”系列课程,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五位一体”系列课程,以“大统战”为主题的系列课程,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进课堂。

重点:模块化教学

“课程设置有高度、有立意,对我们很有帮助”

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性质的政治院校,共识教育是中央社会主义学院教育培训的鲜明特色。习近平曾于2010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研究《2010-2020年党外代表人士教育培训改革和发展纲要》时明确提出“党校姓党,社院姓社”。坚持“社院姓社”,深化共识教育,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是中央社院此次教学改革的目标。

为增强共识教育的成效,此次教学改革启动模块化教学模式,即按照教学模块之间以及模块内部的逻辑需要来设计培训课程、编写讲义教案、确定授课老师。每个模块有自身的教学目标,同时又有共同的主题。

以进修班课程为例,3个模块分别以 “历史”、“理论”和“政策实践”为线索,最终都指向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进修班学员、九三学社重庆巴南区工委主委刘秀荣曾经在社院参加过培训,但这次学习让她收获更多。她说:“3个模块的课程设置既有针对性又成体系,分别解答了我们为什么来学习、学什么、怎么画好同心圆的问题。这对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意义。”

培训班学员、民革新疆区委会直属一支部副主委孙霞认为,模块化教学让课程系统全面,对于民主党派成员提高自身理论和实践水平大有帮助。

“模块化教学的课程设置有高度、有立意,对我们很有帮助。其中的每一个课程都不是单一设置的,课程之间相互联系,能引发学员更深层次思考。”进修班学员、九三学社乌兰察布市委会主委李洁评价说。

模块化教学也得到了任课老师的肯定。一直从事统一战线理论教学研究的社院统战教研部副主任孙信深有感触地说,以往的班次都是“前后两个阶段,三个教研部分期管理”的模式,课程设置随意性大。改革之后遵循模块之间的逻辑设置课程,老师们都觉得这一改革合理、有新意、有干劲。

据了解,随着模块化教学的深入开展,中央社院还将开启“菜单教学”模式,将课程和教师都嵌入菜单,建立各类班次教学菜单,以菜单式教学选聘教师,这样教师可选,课程可换,因地制宜,因人制宜。

亮点: “五史合一”

学员们说,他们认识到了民主党派为什么选择跟共产党走,增强了“四个自信”

在记者采访中,学员们纷纷点赞第一模块的“五史合一”。

什么是“五史合一”?中央社院中华文化教研部主任李道湘介绍, “五史合一”是将“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中国近现代史”、“民主党派史”、“中共党史”、“中国政党制度史”融为一体作为必修课。授课以史为证、以史为例,内容相互贯通,观点相互印证,从不同角度展现出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团结各民主党派、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把近现代史、民主党派史,中共党史,放在‘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去研究讲述,使学员能更深刻领会到,经过百年艰辛探索,历史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也最终选择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从而使我们坚定了道路自信、制度自信。”进修班学员、民革北京市东城区委会主委姚卫海说。

同时他认为,对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梳理,对建设文化自信、理论自信有很大助益。

很多学员和姚卫海有类似体会。刘秀荣表示,通过“五史合一”的课程,她认识到民主党派为什么选择跟共产党走,他们的选择不仅是行动上,更是思想上的。“民主党派的前辈们也有过困惑和迷茫,在当时时代背景下,他们选择跟共产党走,是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我们对先辈们发自内心地钦佩。”

培训班学员、民革党员李琳说:“研究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史,是为了更好地观照当下,以理性、平和、诚实为基础,在各种思潮的复杂冲撞中,激浊扬清、去伪存真,挖掘深植于中华文明的、适合于中国特有国情的、被中华民族高度认同的思想基础和精神内核。这种思想基础和精神内核,还将一以贯之于‘五史’中的其他‘四史’,来解答何谓历史选择,何谓中国特色。‘五史合一’课程帮助我们从根本上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坚定巩固政治共识。”

新意:新课程新面孔

新引入知名教授讲授部分课程,学员赞叹受益匪浅

据介绍,对于此次教学改革,中央社院确立了“边干边试、边试边改、逐步完善”的原则。随着模块化教学模式全面铺开,学院还将进一步完善师资库建设,一是重点抓好校内教师特别是中青年教师骨干的培养;二是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打造兼职教师队伍;三是有针对性选择新阶层、新组织、新群体中的代表人士进行授课。届时,学院将成立教学评审小组,引入教师准入机制、授课成效评估机制、奖励机制,深化教学机制改革。

其实,正在社院学习的进修班和培训班的学员们已初步尝到了“师资库建设”的甜头。

“中国文化的固有根基,其实就是‘儒家为本’或者‘儒道互补’这样一个格局。儒家精神,我觉得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刚毅、正大、笃实’,我觉得这是中国文化的根基所在。”9月3日,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立华来到中央社院为学员们讲解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这节课是今年中央社院教学改革之后新加的一门课程。

引入外部优秀师资这一举动,引起学员们的广泛赞许。“听杨立华教授讲课,受益匪浅。这次中央社院帮我们安排的课程既能提高政治思想水平也能提高文化思想水平,感谢社院。”培训班学员、民盟盟员袁坤说。

“我们是特意来听您的课的!”“您今天讲的课让我受益匪浅!”……9月5日,在中央社院的阶梯教室里,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教授梁柱讲完关于中共党史研究的几个问题后,学员们纷纷围着梁教授请教关于中共党史的一些重要问题。

邀请梁柱教授授课,是中央社院引进优秀外部师资的又一例证。

中央社院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教授王建均表示,引入外部师资授课,受益者不只是学员,还有社院的老师,老师们可以借鉴很多的授课思路和方向。

改革刚刚起步,中央社院未来还将在模块化教学的基础上,推动培训教材的编撰工作,逐步将教学改革的经验与成果,辐射、运用、转化到学院其他主体班次、计划内班次以及委托班次,进而全面提升教育培训质量。

上一篇:“中华文明与人类共同价值”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山东举行
下一篇:中央社院举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题师资培训

版权所有:中央社会主义学院  京ICP备05050637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3572